【诗文观止】胡滨诗词:飘蓬纵四海,根脉是中原
本期作者 胡滨
五律 · 宁都县东龙古村
山幽云气足,千载李家村。
落瀑虹桥锁,妆容古井存。
旧祠修破匾,大屋掩重门。
塖下田畴广,风清荷乱翻。
【赏析】
东龙村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处海拔500米的山间盆地上,被称作“中国宗祠文化第一村”。明代临川陈际泰称其为“万瓦参差,如一大都会”。 以“百座祠堂、百口水塘、百间大屋”而名扬江西。至今祠堂、民宅、庙宇、古塔、石桥、寨堡等古建筑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这首五律写的是东龙古村落中的李家村。
塖,古同“塍”。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修,饰也。——《说文》
“千百年传承至今的李家村,青山环抱,山幽云深;清溪环流,飞瀑流虹,在太阳照射下的瀑布现出彩虹,彩虹又像是瀑布的锁。一口古井,曾经惊鸿照影,古井就是历史的影子。庙祠古老的匾额依然高悬,大屋重重朱户深掩。田间堤坝下面是广袤的田地,一池荷塘,清风吹过,荷浪翻滚。”
在诗词中,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这一首就有此风格,读来别具风味。
首联即开门见山,山幽云深的李家古村风貌,以素纸泼墨的画面呈现出来,大处着墨,显得格外空阔渺远。中四句所接之景,由悠然神远的写景自然而然触发怀古幽思,“妆容古井存”、“大屋掩重门”,这两句粗笔勾画,将历史在空间的无垠、时间的永恒之间,由目之所极的景色,在意念中引发和转换,一个“存”字、一个“掩”字,暗逗幽思,没有明言怀古,却含有由今及古的意念活动,有着水墨画留白的风味。尾联极具画面感,荷浪翻滚,诗意明朗而单纯,笔底却是风光骀荡,虽然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孟浩然有一首《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清 王士禛曾言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诗中写景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含而不露,力避雕琢,笔墨凝练简约,有着悠然不尽的神韵。
文/王明芹
七律 · 客家茶篮灯
锣声镗鞳闹村西,竹笛勾筒一应齐。
乱眼妖童身俯仰,怡情小妹曲高低。
九龙山上流初谱,赣水源头录旧题。
又是灯回篓转处,无眠春夜到闻鸡。
【赏析】
茶篮灯是江西赣南客家人载歌载舞的一种舞蹈形式。边采茶边唱茶歌,随着茶歌的传唱与发展,加上采、摘茶的动作,借以茶区的马灯、龙灯和舞狮形式,发展成了载歌载舞的茶篮灯民间戏种,庆祝茶叶丰收和企盼来年好收成的茶文化表演形式,俗又称揩茶篓、搬灯子或搬茶灯。到明清时期,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便有“茶篮灯”会。
镗鞳:本意指钟鼓声,出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勾筒:基本类同二胡的乐器。
妖童:即茶童,茶篮灯表演中的丑角角色。
小妹:指茶篮灯戏中的旦角。
九龙山:位于赣南安远县中部,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安远的“祖山”、“圣山”。
“锣鼓声伴着竹笛、勾筒一应乐器,村庄里鼓乐齐鸣。茶童与姐妹们歌舞并起。千余年前九龙山保留下来的茶篮灯古谱,演绎着古老的客家人文文化。灯会曲终人散后,依然令人回味至天明。”
这首七律通俗易懂,作者以诗纪实的形式,记录了广泛流传于赣南客家的民间戏种“茶篮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四句写眼前之景,首联一个”闹“字起句,尽现茶篮灯的文化精髓。一片锣鼓喧天、一应乐器齐鸣的热闹场景即呈现眼前。颔联描写茶童的表演与妹妹的歌声歌舞并起、载歌载舞的场景。”乱眼“,指茶童扮演的丑角的各种舞姿让人眼花缭乱。一”闹“一”乱“,呼应互补,是此诗诗眼。这一联分别从丑角的舞姿、旦角的歌喉两个角度来写,刻画生动,惟妙惟肖,有如身临其境,整个场景在短短四句诗中包容并举。后四句深得诗中三味,颈联转笔写茶篮灯的历史渊源,”流初谱”“录旧题”以叙代议,言少意多。尾联不直接写节目的精彩,用回味至天明的暗喻含蓄可思,简劲有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是为此诗的余笔,读者能够感到诗人对客家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全篇有诗眼、有余笔、且铺陈有序、意脉流惯,蕴籍微远。
文/王明芹
【浣溪沙】客家唢呐
每起经幡耀岭苍,也随歌哭送新娘。真情一片鼓腮帮。
顿挫抑扬鸣陌野,高低断续演沧桑。倩谁听后不怀乡?
【雨中花令】赣南客家娶亲
哭嫁叮咛飞泪。轿外娘亲泼水。平放筛儿头顶后,唢呐声声醉。
结彩人家鞭炮脆。便唱赞、磨篮先备。尽道是、洞房花烛好,欲睹天仙妹。
注:
1、泼水,指新娘入轿,新娘母亲随即向花轿泼水,意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此再也不希望女儿被遣回娘家。
2、罩米筛,因为米筛平放头顶,人们竖眼看待新娘,寓意闺女出嫁千眼看过,正大光明。
3、唱赞,指花轿停落在男方大门口,待预先择好的时辰一到,厨师便手持雄鸡唱赞,赞毕,厨师宰鸡绕轿一圈,俗称“围轿”,尔后让两男孩行“拜轿礼”。
4、磨篮,指新娘出轿后,司娘让其站在事先备好的磨篮里,意要“磨磨新娘的急性子”,日后更好孝奉公婆、和于妯娌。
【喝火令】赖村客家擂茶节
丽日消烟雨,危岩揽陌尘,万头攒动闹边村。村嫂一呈风采,飞棍搅乾坤。
勺舀青溪玉,缸溶九寨春,润肤延寿有良根。煮沸乡音,煮沸梦成真,煮沸舞妍歌妙,不老客家魂。
【临江仙】客家南迁鼎
已伴古榕洲渚上,凝眸二水回环。铭文字字纪艰难。路遥恒窘迫,生计向荒蛮。
欲问乡音谁辨得?渔樵耕读千年。大门郡望总高悬。飘蓬纵四海,根脉是中原。
注:客家南迁鼎,位于赣州市龟尾角公园,章、贡二水合流为赣江处。
【喝火令】客家围屋
近夺群峰秀,遥分一水香。木雕条石厚楼墙。佳构尽融才智,千载阅沧桑。
背井因兵燹,安身有殿堂。世崇耕读族流芳。却记云飞,却记水苍茫,却记中原迢递,不改旧时腔。
【喝火令】宁都水口塔
斗拱荒塖上,雕甍绿水前,七层楼阁稳如磐。铃送梵音遐迩,风韵溯流年。
镇孽台围碧,描云笔指天,小城妆夜最娇妍。梦也阶高,梦也落江烟,梦也草尖清露,客旅总无眠。
宁都水口塔
七绝 · 写于宁都起义84周年之际
赣水源头红一角,枪声惊破夜凄寒。
铁流后卫殊勋在,毅魄归来指翠峦。
图为翠微峰剿匪战役
赣南是一块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留下的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所孕育出的光荣革命传统。
1931年12月14日,驻宁都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共产党员赵博生及进步军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领导下,举行起义,加入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史称“宁都暴动”"宁都起义"。为纪念这段历史,1975年宁都县设立了宁都起义纪念馆。
铁流后卫:长征途中,董振堂所率部红五军屡立战功,荣膺”铁流后卫“称号。
毅魄:犹英灵。语出《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翠峦:即宁都县境内的翠微峰,有著名的翠微峰战斗战役,解放军第46军第144师解放宁都后,围歼消灭了赣西南地区最大的股匪,翠微峰战斗被华中军区誉为剿匪战斗中攻坚战的范例。
这首诗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诗通俗易懂,诗词大意不多赘述。
首句从地理位置写起,”赣江源头”本身是大的角度,“红一角”进而具体化,“半阔者必半细”多层次的变化,使得意境丰富。第二句既写景、又写情,“惊破“一词,一个”惊“字,令人心胸激荡,写出了宁都起义的特点,”夜凄寒“融景入情,以夜色的沉郁凄冷,喻起义者的艰危,彼时的真实写照,笔力雄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后二句抒怀,肯定了宁都起义的历史意义,宁都起义军是国民党中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正规军第一次大部队在战场上起义投向红军的行动,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成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正如1932年1 1月4日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发布的《嘉奖宁都暴动干部战士通令》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宁都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伟大的士兵暴动”、“这是革命史上伟大的光荣的一页。”1938年12月,毛泽东在与部分参加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时亲笔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在红军还很弱小的1931年,竟有完完整整的国民党一个军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到中国苏区采访的埃德加·斯诺,还是20世纪80年代到中国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在他们相距半个世纪的著作里都着重提到了宁都起义。
尾句”毅魄“二字,力透纸背,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写出了信念坚定、不惧牺牲的赤子情怀。董振堂军长最后牺牲在了甘肃高台县城,愿魂魄归来日,能再上翠微,看看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明代诗人夏完淳在《别云间》亦有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诗的选景和细节恰到好处,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的再现了宁都起义的历史,对灵魂人物的深入刻画以及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在当今此类题材诗作中,当属佳作。
文/王明芹
1938年12月,毛泽东(左三)、王稼祥(左二)、肖劲光(左一)与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图片上方是毛泽东的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渔家傲】从宁都起义出来的开国将军李达
起义应怀西北汉,红旗指处精谋算。了解敌情才定案,歼灭战,偏师收复河山半。
戎马生涯勋屡建,雄文佐史多曾撰。廉洁奉公尤自勉,惟苦干,儿孙莫要庸常变。
【蝶恋花】背着烈士遗孤去长征
——兴国籍开国将军马泽迎
收养遗孤成义举。烈士无名,赤水波涛怒。翻越雪山棉袄补。干粮一份权当乳。
未做新郎先做父。背是摇篮,大爱何辞苦。万里烽烟拦不住。后人最记长征路!
【蝶恋花】谢良将军的“独脚人生”
书读两年成作手,客籍将军,谱写传奇够。十里铺前腥雨骤,征西未把烟尘抖。
左脚伤残犹困斗,迪化牢中,书稿遭焚又。恶补文功师狱友,《铁流后卫》情辞茂!
注:
谢良,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1930年参加红军并入党,曾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军政委,西路军第三纵队第二十三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蝶恋花】红军长征第一渡——于都河
八十年前星夜渡,八万儿郎,八百民船护。赣水苍茫拦不住,红旗跃出重围去。
万里迢迢风更雨,唢呐声声,曾把离情诉。荦荦丰碑魂永驻,征帆又向江云怒!
【喝火令】女红军的半条军被
客有红军妹,徽为五角星,劈柴担水亦娉婷。留下半条军被,从此踏征程。
几度沙洲绿,依然岭上青,那年相嘱记分明。久也牵怀,久也念成声,久也那人踪影,不了是真情。
注: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浣溪沙】盛治华将军的家乡情结
谎报年庚志绝伦,久经烽火炼凡身。树高千尺岂忘根?
寄意乡途蛙入梦,捐资小学鸟鸣晨。为民请命一军人。
注:盛治华,江西永新县沙市镇洛溪村人,1916年生,1929年(13岁,谎报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宁都起义纪念馆
后记
此一组一共收录了15首诗词,分客家风情篇和红色故事篇两类,每一首皆可圈可点,限于篇幅,仅对其中三首做了赏析,诗中处处可见诗人心怀家国的情怀。
客家风情篇包含了客家人文文化的方方面面,让读者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又走进了古老而又陌生的客家人文文化。那些平日里看似灰头土脸的古建筑群落,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当写进诗词,走进它们后,却能看到它们繁华、热闹、生动的内里及曾经的辉煌。上溯千年的古建筑,浓郁醇厚、保存完整的文化血脉,时至今日,这种文化的传承,在一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流光溢彩,焕发出新的生命与生机。
红色故事篇让读者认识了这块红色土地,以及为这块热土抛洒鲜血的英雄们,历史应该被记住,何况这些英灵并未走远,他们的血性、爱国情怀、精神、信仰,必当传之后世永以记之,这也是当代学者的职责。
诗文观止主编:王明芹
作者简介
胡滨,赣南宁都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华诗词学会、江西诗词学会、赣州市作协会员,香港诗词学会、赣南诗联学会理事,宁都诗联学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刊·子曰》《中国诗赋》《中国诗词》《星星·诗词》《江西诗词》《香港诗词》《深圳诗词》《东坡赤壁诗词》等诗刊。
◎ 主编:王明芹 (解剑封琴 / 思乐泮水)
读历代之名篇,赏古今之大成。
只接受经得起【字斟句酌推敲】的诗文投稿,
不接受一稿多投。
邮箱:wmq2046@163.com
论坛投稿:华夏诗词【诗文观止版块】
往期回顾:
【诗文观止】孙德振咏名胜古迹诗作一组:几家明镜尚高悬 ? 寂寂官衙听柳蝉
【诗文观止】许碧霞新作 || 诗词十五首(阕):丹曦独幸括苍山,五岳雄浑亦望闲
【诗文观止】赵永圣 ||《野泉流韵(上)》:一本似淙淙野泉的诗集